|
第二届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时间:2024-09-2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长江经济带自贸研究智库联盟于2024年9月20日在南京举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主题研讨会,开展长江经济带自贸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专题交流。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大学指导,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江苏经济国际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主办,长江经济带自贸研究智库联盟协办。 开幕式阶段由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理事长、江苏经济国际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于津平主持。 江苏省商务副厅长倪海清在致辞中表示,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开放,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5年以来,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开放战略,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去年长江经济带自贸研究智库联盟正式成立,并持续举办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研讨会,非常有价值,希望智库联盟的专家学者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在致辞中表示,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之际,我校率先响应国家地方战略需求,成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取得显著发展成效。希冀研究院携手相关智库专家学者积极研究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新模式,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标CPTPP、DEPA等高水平经贸规则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最前沿新路径,为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新点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新思路。 发布环节,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信息中心主任王国亮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许佃兵共同启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蓝皮书:五周年回顾与展望》的发布。会议现场发布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秀观察案例,长江经济带自贸研究院智库联盟联席秘书长钱学锋教授和韩剑教授为优秀观察案例片区代表颁发证书。 主旨发言阶段由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二震主持。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作题为“产业链政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旨演讲,他分析了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和融合趋势,指出构建中国产业链政策体系有利于协调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冲突,使其围绕产业链现代化目标产生互补效应。对此需关注节点突破、环节连接、纵横融合及布局优化等方面,以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树洁作题为“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长江经济带自贸区联动的战略意义”的主旨演讲。姚树洁指出,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面对国内外挑战,需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等路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提升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建议加强区域均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战略,以应对内外部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作题为“自贸区的使命:试制度 闯新路”的主旨演讲。他在报告中回顾了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设立以来,通过负面清单缩减、外资准入改革、强调对外开放,引领全国自贸区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他指出,未来自贸区将聚焦制度型开放,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协定,联动国家战略,并呼吁制定全国统一的自贸区法,以加速中国对外开放进程。 联盟专家发言阶段由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理事长、 南京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工作处处长冯帆主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部长、中国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钱学锋作“加强长江经济带自贸联动全面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的主题报告,他提出要以自贸联动为核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通过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制度创新、促进产业联动、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他强调,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强上中下游自贸区的联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作“对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提出需供给新生产要素如数据,并改革现有生产关系,包括保障技术创新、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等。同时,要形成新的生产主体和生产方式,以适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浙江省新时代自贸港研究院副院长陆菁作“中国数字自贸区建设——基于浙江的探索”的主题报告,她从全球数字贸易发展与国际数字贸易规则需求入手,概述了我国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并对浙江对标DEPA建设数字自贸区的探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中国数字自贸区建设提出了“Ai和数字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深化TradeTech领域改革开放”、“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等建议。 湖南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谢锐作题为“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赋能湖南特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阐述了湖南自贸区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如“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新模式、“海外仓+离岸账户+本币结算”等,推动高端要素集聚和营商环境优化。 南京审计大学教授、中国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戴翔作题为“构建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江苏自贸试验区的使命与作为”的主题报告。他指出,自贸区应推动商品、要素、思想在长江经济带内外的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内外经济联动。同时,江苏自贸区需依托其经济、地理、开放平台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塑造开放合作竞争新优势。 下午,大会举办“长江经济带自贸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议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主持。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各片区管理团队代表、高校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企业管理者等参与研讨。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研究员毛熙彦通过数据分析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地域分工格局特征、演进趋势和长江经济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陈吉栋针对数据出境监管主体权责不明的问题,呼吁明确监管主体职责,避免多头监管现象,鼓励自贸试验区制定灵活的数据出境管理政策,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合肥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顾晨婴介绍了合肥大学大众学院的“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展示了与大众集团联合构建的“学徒工厂”发展情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研究员王备建议促进海外回收的标准合规降低回收壁垒、强化海外回收的帮扶政策提高回收激励、创新海外回收的工艺模式实现创新发展。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娉婷结合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调研,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政策保障、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健康智慧产业生态、加强金融财税体系支撑、完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建立行业绿色发展机制。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中国 (四川)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邓富华分析了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与问题,建议加快引进头部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环境,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支持机制。此外,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干部陈运清、理想汽车江苏队外事务产业政策负责人张永龙分别介绍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制度创新,以及理想新能源汽车积极布局智能工业和海外贸易,建设新质生产力阵地的情况。 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为长江经济带自贸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思路对策提供了丰富的讨论素材。与会专家和企业家们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至此,本次第二届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研讨会圆满结束。会前,大会组织与会专家代表实地走访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长江经济带自贸研究智库联盟理事会还举行了闭门会议,对联盟的工作进展、发展规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同意苏州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合肥大学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研究院成为联盟成员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