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品牌活动 >>自贸工作坊 >> 活动回顾 | 江苏自贸工作坊第19期:江苏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与涉外法治建设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详细内容

活动回顾 | 江苏自贸工作坊第19期:江苏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与涉外法治建设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4-07-11     【原创】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建设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工作部署,立足江苏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战略优势,探索自贸试验区涉外法律服务新实践、打造涉外法治人才新高地。7月5日下午,在省商务厅(自贸办)、省司法厅共同指导下,我院联合江苏省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南京大学江苏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办“江苏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与涉外法治建设”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邀请省司法厅、省商务厅、南京江北新区自由贸易区法庭等相关领导同志,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仲裁中心、律所等专家学者,共计30余人参与讨论。本次活动由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主持。

image.png

主题分享环节,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法研究中心主任龚柏华以“优化涉外法治服务,提升自贸区开放水准”为题作专题发言。龚柏华教授阐述了江苏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强调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并指出以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接国际标准是提升自贸区开放水平的关键。他提到中国申请加入CPTPP的长远意义,不仅是解决中美经贸摩擦的策略,也是推动国内改革开放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龚柏华教授还强调了高标准经贸规则的两大类别:传统议题的升级和边境后议题的扩展。在自贸试验区的实践方面,他提出需要通过试点措施积累经验,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此外,龚柏华教授还提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透明度和公平性,以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能力的高端涉外法治人才,以适应规则变化,推动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上海市WTO法研究会会长胡加祥以“涉外法治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题作专题发言。胡加祥教授详细分析了中国现行涉外法治人才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武汉大学、西安交大、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养、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等相关培养模式。胡加祥教授强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对于我国在全球化时代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他认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培养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参与争论、甚至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高端国际法治人才。这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对我国教育体系、法律实务界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巨大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系统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学主任、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江苏省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秘书长孙雯以“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为题作专题发言。孙雯教授深入探讨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瓶颈和政策建议,并分享了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在该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她指出,涉外法治人才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服务"一带一路"、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她表示,应积极引入国际组织分支机构、加强高校间资源共享、拓展国际交流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image.png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江苏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汤寅宏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 助力中国仲裁蓬勃发展”为题作专题发言。汤寅宏全面概述了中国自贸试验区在仲裁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对仲裁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他介绍了中国在仲裁制度完善、仲裁法修订、国际仲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进展。以上海为例,他详细总结了地方政府在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先进仲裁理念的实践。他表示,中国仲裁正在经历高速发展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涉外仲裁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仲裁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也在积极培养适应国际仲裁需求的专业人才。

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自由贸易区法庭庭长夏文浩围绕自贸试验区法庭司法服务保障涉外法制的探索作专题发言。他详细介绍南京自贸区法庭的职能、人员构成、案件处理情况、推动司法服务的做法、法制实验、管辖案件类型、工作机制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表示,自贸试验区法庭在推动司法服务保障方面承担着重要的政治、法制和社会责任。通过法制实验,探索管辖范围,服务自贸区发展,同时建立了包括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在内的多项工作机制,以提高涉外商事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此外,法庭还积极寻求涉外法制人才培养合作,旨在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和法官培训,提升涉外法律能力,以应对自贸试验区法庭在涉外法制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需求。

江苏南昆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王小清围绕江苏自贸试验区在国际商事调解方面的创新举措,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商事调解的现状与挑战。他提出,要界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第三方资助仲裁的法律定性,考虑调解拒绝情况下的诉讼费用处理,加强商事调解组织的专业性和市场化,建立统一的调解员资格认定和职业培训体系,利用科技提高调解效率和精准匹配,以及加强自贸试验区间的协同和资源共享等意见建议。

image.png

最后,省商务厅自贸创新处有关同志表示希望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探索,持续加强与司法厅的合作,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省司法厅律师工作处副处长李志江表示,要加强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尤其是在涉外法律纠纷处理方面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培养和引进。面对人才稀缺的挑战,期待与各位专家和机构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动涉外法治工作的发展。




电话:025-83590877 传真:025-83590877

电子邮箱:JSIFT2021@163.com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A座532室


版权所有: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3773号


联系方式

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