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研究成果 >>决策报告 >> 中国自贸试验区(港)十周年观察报告优秀创新案例25——跨境电商全链路系统集成创新
详细内容

中国自贸试验区(港)十周年观察报告优秀创新案例25——跨境电商全链路系统集成创新

时间:2024-04-17     【原创】

  最佳系统集成案例(重大产业/重大功能)

案例25:跨境电商全链路系统集成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衍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应用较广泛的新型商业形态,在后疫情时代,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势不可挡。跨境电商作为自贸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以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为引领,运用产业链管理手段实现跨境电商的集货、报关、报检、国内/国际物流、落地配、仓储、收结汇、支付、结算、信息处理等产业链环节整合和优化。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各地自贸试验区在跨境电商全链路系统集成创新方面硕果累累。以郑州片区为例,郑州片区跨境电商行业已经形成生态圈发展态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新模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一系列成果纷纷落地成效显著。

1713925004925849.png

一、浙江自贸试验区提升外汇便利水平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浙江自贸试验区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围绕提升外汇管理服务水平、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等方面展开探索。2023年上半年,杭州、金义片区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1081.7亿元,同比增长34.8%。杭州片区持续深化跨境电商外汇结算“双通道”建设,支持4家支付机构和2家“系统直连”结算银行拓展业务,依托跨境电商交易信息数据库,实现结算电子化、线上化,跨境电商资金结算效率提高近40%。杭州片区成为全国首批4个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之一,2022年12月,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片区。目前已累计开立本外币合一银行试点账户13.63万户,办理人民币资金收付14.43万亿元、外币资金收付688.98亿美元。

       2023年7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争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知识服务、品牌研究与运营、工业设计创新三大中心,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品牌出海园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扩大零售业务。鼓励银行等支付机构与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平台开展系统直连。

       杭州片区打造跨境电商关税汇便利化和生态模式创新。杭州片区设立以来,锚定打造全球一流的跨境电商示范中心目标,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强化跨部门、多领域合作交流,引领对外贸易数字化变革,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位列全国考核第一档“成效明显”。作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叠加自贸试验区战略,杭州已经成为跨境电商的创新高地和发展福地。目前杭州片区已形成业务模式、服务平台、通关监管、税务服务等8个方面的31项跨境电商制度创新案例。

二、郑州自贸片区落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新模式

       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模式在税收保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监管要求的电商企业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凭保出区展示,消费者到店选购商品,经身份信息验核并在线完成下单支付,三单信息(即客户订单、支付流水、物流信息)与申报清单即时向海关推送与申报,清单放行后,允许消费者当场提货,实现“线上下单,即买即提”。创新做法有:一是按照风险可控、担保出区的原则,根据风险管控要求,在申请企业信用状况、试点范围、商品种类、业务开展场所软硬件要求等方面设置准入条件和门槛,对符合条件的试点电商企业赋予税款担保出区资格。并对具备相应资格的试点电商企业网购保税商品实行税款担保出区模式,开立专用税款担保账户。税款担保账户与试点电商企业关联,实现税款的自动核扣与返还,账户可用额度在担保有效期内循环使用。二是对“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商品实施专用电子账册管理,记录商品的进、出、转、存等情况。海关跨境电子账册管理系统实现与试点电商企业的线下门店仓储管理系统(WMS)的联网监管,直接获取WMS系统底账数据,通过比对及时发现数据差异,实现对企业的电子盘库。三是根据监管需要,郑州海关对“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线下展销场所进行不定期随时盘点、抽查,同时采用远程视频监控抽查、实地核查等形式,对线下展销场所日常经营的合规性进行监督。不仅如此,海关还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信息技术对企业、商品、支付、物流、仓储、消费者等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风险与监管漏洞,确保试点工作合规有序开展。“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模式打破了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铺的界限,1—2分钟的时间,热销商品立等可取,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买到质优价廉的跨境电商产品。

三、四川自贸试验区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成都模式”

       在发展跨境电商新模式新业态的过程中,成都综试区探索形成以产业地标、公服平台、行业组织“三驾马车”为核心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驱动模式,依托产业公共服务体系。联动构建产业护航政策、金融、信用、统计“四大体系”,并将跨境电商深度融入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都模式”。创新做法有:一是搭建以“三驾马车”为核心架构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区别于单一的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和产业园区,成都市采用了宽视角、体系化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的思路。即以成都全球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三驾马车”为核心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驱动模式。通过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精准激活城市产业要素。二是联动构建产业护航“四大体系”.服务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中国(成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免税管理办法(试行)》,并加快推进其落地落实,积极引导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合规、阳光发展。跨境金融体系:协同外汇管理部门简化跨境电商企业货物资易收支手续。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利用金融科技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跨境结算服务。出口信用体系:搭建成都市跨境电商出口信用保险统保服密平台,建立集约化、普惠性的跨境电商出口信用风险防范体系。全口径统计体系:探索推进跨境电商全口径统计体系建设,探索构建增加B2B、B2B2C统计内容的全口径统计体系。三是深度融入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成都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是指现代商贸产业在成都地城范围内逐步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国际贸易、国内贸易等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成都骑境电商行业作为成都市“8+5”现代商贸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依托跨境电商商贸总部企业、平台企业、供应链龙头企业等,引领带动跨境电商上下游产业加速融合。形成以跨境电商企业生态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生产服务体系。

四、长沙建立跨境电商人才评价体系新模式

       长沙市组织、商务、人社等部门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聚焦解决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短缺、评价标准空白、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在全国率先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评价科学化、专业化、市场化,形成了“高校基地培养+政府考核认证+企业选人用人”的体系闭环,辐射带动长株潭地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一是建立孵化基地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孵化基地标准;符合条件的院校申请通过后按要求开展人才孵化基地培养;政府部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并对基地成果实施评估验收。二是建立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全国首创出台《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规范》,将跨境电商纳入省、市人社部门专业技能培训体系;搭建上机实训及考试平台系统,形成一套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专业模板;开发“跨境电商运营推广”等4个专项职业能力考试项目;人社部门对考试合格人员核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三是建立选用人才市场体系。成立产教融合产业联盟,有效整合政府、院校、协会、企业资源,共同举办跨境电商人才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对接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协会搭建人才数据库,实现人才资源供求信息同步共享;人才持证实习就业,提高职场竞争力。长沙跨境电商企业年均增长近200家,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000人以上,跨境电商规模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电话:025-83590877 传真:025-83590877

电子邮箱:JSIFT2021@163.com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A座532室


版权所有: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3773号


联系方式

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