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动态 >>研究院新闻 >> 我院院长韩剑教授受邀参加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专家座谈会并对新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进行解读
详细内容

我院院长韩剑教授受邀参加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专家座谈会并对新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进行解读

时间:2024-01-16     【原创】

1月10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在南校园善衡堂组织召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专家解读会。这次活动也是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自2023年11月成立以来举办的首场专家座谈会。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新疆喀什市自贸办、新疆水磨沟区委自贸相关部门近50人参会,研讨气氛热烈。

640 (12).jpg

本次会议由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副教授主持。会议邀请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院长冯宗宪,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新疆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陈晓,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教授尹晨,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陆菁,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对方案进行集体学习和解读。

640 (13).jpg


会议伊始,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主席、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方案》在很多地方都做出了突破,如突破了之前自贸试验区不超过120平方公里的限制。又如单独公布方案,此前只有我们国家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2013年)及海南自由贸易港方案(2018年)是单独公布的,新疆方案算是第三个单独公布的方案。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央对新疆高质量发展的特别关心和关注。这次的总体方案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立足区位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区位优势,特别突出了新疆的西部物流枢纽通道功能设计和规划。新疆自贸试验区方案立意高远又脚踏实地,是中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了十年之后越加成熟的重要体现。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首先分析了新疆自贸试验区面临的重要机遇。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是我国面向“一带一路”、欧亚国家的重要战略实施。新疆自贸试验区是首个兼备边境型与内陆型特点的自贸试验区,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和价值链贸易、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均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应把握住的重大机遇。接着,佟家栋教授分析了乌鲁木齐、喀什和霍尔果斯三个片区的定位和功能。乌鲁木齐片区应加强陆港与空港的联动,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会展与现代服务业,为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创造优良条件。喀什片区则要依托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建立相关的培训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霍尔果斯片区是边境口岸和边境贸易典型的区域,是发展边境服务贸易、跨境旅游,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境。佟家栋教授最后提出了高质量建设新疆自贸试验区的三个保障机制。一是保障党的领导,二是法制体系的保障和健全,三是保障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容错机制与激励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院长冯宗宪对新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对接“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这个网络应该具备高质量的中欧班列服务、逐渐完善的新走廊和新通道以及形成丝路海运航贸一体化的平台。二是要加强与欧亚物流新通道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构建起东联西出的“黄金通道”。硬联通是指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方面,要尽快将联通北疆南疆的高铁项目纳入规划,联通起来;软联通则是探索建立符合沿边地区多式联运发展特点的业务模式和规则标准,推动引领国际陆路贸易规则制定和先行先试。三是要促进境内外人员和要素的自由往来。吸引人才以及资本、技术和数据的流通,推动中外教育以及其他民生项目合作。四是打造亚欧综合物流枢纽体系。支持开放口岸提升运营水平、推动扩能增效,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五是处理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构建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新疆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陈晓认为,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总体定位是“欠发达、内陆沿边、资源富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探索。新疆自贸试验区需要从四个方面提升建设能力,一是要大力提升区域性资源配置能力,二是要提升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能力,三是提升制度型开放创新能力,四是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支撑能力。在建设路径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对口援疆机制,复制借鉴、吸收21个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二是基于自身禀赋,探索各自贸片区差异化发展方向;三是以数字治理为突破口,构筑新疆自贸试验区长期发展的底层基础;四是谋定而后动,把握自贸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短期与长期目标相统一。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教授认为,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体现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制度型开放、全产业链创新的要求,这不仅是对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要求,也是对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的要求。自贸试验区经过十年的发展,不光要为国家试制度,也要为地方谋发展,除了制度创新外,《方案》更多提到了产业功能的发展以及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当前,新疆自贸试验区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边建设边提升,边补短板边发展经济,边补短板边创新制度,边补短板边“三位一体”发展(教育、科技、人才),边补短板边发展产业——从点到线到面到网,同时还要推进制度型开放。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后发优势明显,129项改革试点任务中,大部分均可从其他自贸试验区直接复制推广,已有与其他自贸片区进行结对联建。关注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等关键词,答好新疆自贸试验区的“附加题”。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能以此为平台发挥应有的作用。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认为,《方案》最有特点的是主要任务和措施中的第四条,提出要“打造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这与二十大报告的会议精神遥相呼应,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成绩,以及下一步部署的时候,专门提出要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如今,新疆站在新的起点,要探索如何以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的时候,强调要立足新疆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疆的特色一是来源于它的资源,对如光伏、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二是来源于它的区位优势,通过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亚欧陆海通道,推动构建更具韧性的亚欧供应链;三是来源于它纺织服装、石化等八大产业的产业基础,下一步的首要任务是在新一轮产业体系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过程,探索如何推进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有效的联动。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陆菁表示,新疆方案的特点一是最全面,几乎是把前面21个自贸试验区以及扩区方案当中的内容都进行重新的梳理整合,也包括302项的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进行了一个系统集成,所以可见国家对新疆寄予的期望非常的高;二是实施的面积最大,包括覆盖两个边境的区域,对口的伙伴国也是所有的自贸试验区里面的最多的;三是开放合作对象最广阔的,除了中亚五国作为最紧密结合的第一梯队,而更广阔的在整个的亚欧大陆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贸易的中心;四是打造的目标最具特色,三个片区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要打造成中亚的陆路贸易中心。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教授认为,第一,《方案》紧紧围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任务,探索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与国际对接的制度型开放,体现绿色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新时代的新要求,很详细,很全面。第二,《方案》彰显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要助力新疆创建亚欧黄金通道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说明我们的商品、服务、标准、规则也要“走出去”,把包括经贸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第三,从实施的角度,新疆的区位优势明显,同时短板也很明显,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例如深圳与喀什的合作机制,加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借鉴大湾区与港澳规则衔接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现代服务贸易建设。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副教授认为,此次《方案》亮点很多,其中在“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部分明确提出“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从以往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经验来看,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的综合保税区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助推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关键在于产业布局。具体而言,综保区内的产业布局与规划要与自贸试验区内(综保区外)的产业发展协同起来。以此次方案中提到的航空航天等保税维修为例,这个业务肯定是要放到综合保税区内来做。但是,如果综合保税区外的自贸片区内没有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集聚,那么这个政策要用起来恐怕就比较难。因而,鉴于新疆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均有综合保税区,统筹好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就是抓住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牛鼻子”。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董淳锷副教授表示在新疆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是我国面向中亚以及欧洲等地区的开放前沿、战略门户和枢纽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拥有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自贸试验区有助于赋予新疆更大改革自主权,充分发挥新疆特殊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促进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推动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工作总目标,为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研究员黄抒田认为,新疆自贸试验区是我国首个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发展合作为重要目标导向的自贸试验区。为既存的双边合作指明了优化路径。《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针对中亚国家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商品加工集散基地、共建研究中心、建立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搭建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开展数据信息交流合作等。这些任务一方面要求强化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产业与经贸合作,另一方面更强调新疆自贸试验区应通过创新实践有效延拓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平台性、技术性和规则性对接,以中国制度创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国家行稳致远,以中国前沿技术构建“一带一路”多边合作的新型桥梁。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博士后刘金玲认为,该方案的最大特色是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深化向西开放多领域交流合作,从实际出发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博士后佃杰认为,新疆自贸试验区是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其设立标志着我国自贸试验区实现了东西南北中全面覆盖,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凭借“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棉纺、番茄、硅基等特色产业的叠加优势,将有利于提升新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水平,破解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难点堵点,为新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深化与中亚等周边国家在经贸、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此次专家座谈会汇聚中国自贸区港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疆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及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下一步展望等议题发表观点,为中国自贸区港研究智库联盟专家座谈会系列活动的举办开好头、起好步。专家的精彩解读为与会听众全面认识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和重大意义,进一步研判中国自贸试验区提升路径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详实信息和宏观参照。





电话:025-83590877 传真:025-83590877

电子邮箱:JSIFT2021@163.com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A座532室


版权所有: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3773号


联系方式

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