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专家观点 >>院内专家 >> 伋晓光:长江经济带上的“自贸明珠”——长江经济带和自贸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融合发展
详细内容

伋晓光:长江经济带上的“自贸明珠”——长江经济带和自贸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的融合发展

时间:2023-10-18     【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西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发挥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作用,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促进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今年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走过十周年的关键节点,也是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起始之年。日前,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联合发出倡议,将在率先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提升协同联动水平四个方面共同努力,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下载.png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目前除江西、贵州外,其他9省市均已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两翼”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3640.jpg

“一轴”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重庆自贸试验区和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近年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以“江海直达+多式联运”形成对长江大动脉的多点支撑。在下游上海,”离港确认”“直提直装”“联动接卸”等海关监管模式的创新将上海枢纽港与长江支线港口有机衔接,解决了支线港口通关货物与枢纽港之间无法通过水路直接运输的问题,充分发挥了长江黄金水道水路运输优势,有效缩短了上海至长江支线港口之间进出口货物水运转关时长。在上游重庆,作为衔接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纽带,重庆积极打造国际型交通综合枢纽,把自贸试验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融会贯通,让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通江达海的口岸城市。重庆自贸试验区首创的多式联运“一单制”致力于以铁海、铁水联运实践探索建立连通陆海贸易物流的陆上贸易新规则,拓展了长江黄金水道的使用效率和空间,让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扩容、增量。

“三极”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持续赋能下焕发了新的活力。作为我国城市群的“模范生”,长三角城市群在城市总体实力、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居民消费水平上处于领先地位,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随着自贸试验区成果复制推广和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等平台的建立,近年来长三角协同联动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互学互鉴日益紧密。成渝城市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带领下,近年来也展现了蓬勃的发展活动。川渝自贸试验区通过协同推进贸易投资、物流枢纽、产业发展、开放平台、营商环境五大领域的开放发展,不断提升合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打造中西部区域合作典范和内陆开放新高地。可以说,自贸试验区提升了各省市、各城市群在长江经济带上的活跃度、贡献度和辨识度。

江苏是全国唯一集齐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和大运河的省份,432.5公里的长江江苏段,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近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和苏州片区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一方面通过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促进了长江沿线资源要素高效联通;另一方面在产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上有效发挥了溢出效应,推动了沿线区域协同联动发展。连云港片区也在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过程中,持续放大连接东西、沟通南北、海陆转换、辐射全球的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

在十年这个关键节点,自贸试验区要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在区域发展和全球竞争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优质方案。沿江自贸试验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讲话精神为指引,在通道建设、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和成果复制推广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协同联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自贸区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电话:025-83590877 传真:025-83590877

电子邮箱:JSIFT2021@163.com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A座532室


版权所有: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3773号


联系方式

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