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二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张二震 习近平总书记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到战略高度,并且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要素优势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形成了“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经济循环格局。这一开放发展模式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伴随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模式所赖以成立的基础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不仅如此,美西方国家还对我国实施战略打压,筑“小院高墙”,动辄对高技术中间品“断供”卡脖子,产业循环面临“断链”危险。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科教大国,形成了潜力巨大的国内大市场,拥有较为强大的科技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成为国际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大国。经济大国的特点是内部经济可循环。习近平总书记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富远见的战略眼光,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很明显,只有从这个战略高度,才能从理论上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的战略部署,从实践上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自觉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什么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因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机制。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尽快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高质量市场需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会再生产包括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巨大的内需市场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市场需求对高质量的市场供给提出新的要求,成为“倒逼”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机制。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就能够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可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能仅仅理解为“以内需为主体”抑或“以内需为导向”,更重要的是供给侧的有效畅通、国内经济可循环。这就要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卡脖子”问题,这样,才能打通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我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可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旨在推进高水平开放。 以前的开放,主要是“引进来”,即引进国外的资本、技术、品牌、管理等先进要素,与我国丰裕的劳动力等要素相结合,为世界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中国是工厂,世界是市场。新发展格局下的开放是双向开放。一是“引进来”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但鼓励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而且鼓励优质商品进口,通过举办进博会等形式,让更多国外的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又使进口竞争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大踏步“走出去”,发展对外投资,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为世界带去中国项目、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也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三是培育我国一批整合全球资源和创新要素进行国际化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大大推动开放和创新、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其实质是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作者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南京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成果) |